|
客户服务热线:
米乐6m下载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米乐6m下载

让曲周模式从中国走向非洲

时间:2024-01-24 22:30:46 作者: 米乐6m下载
【字号:

  布伦达(左三)和莱斯特(左四)在马拉维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选择正真适合的示范田和农户。纳马库瓦摄

  布伦达(左一)在马拉维图奇拉科技小院指导当地农民使用中国播种机播种玉米。莱斯特摄

  近期,本应处在雨季的非洲国家马拉维正经历着干旱,大多数农场的玉米长势不如往年,甚至会出现枯萎现象。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项目2022级研究生布伦达和莱斯特不久前刚完成了马拉维图奇拉(Thuchira)科技小院里30名农户的玉米种植指导和约6亩地的田间示范工作,对农民进行了种植间距、综合农业等方面的培训。

  目前,布伦达和莱斯特刚根据学校课程要求,返回祖国马拉维,进行硕士二年级的课题研究及科技小院推广工作。

  年复一年,怀揣改变本国农业现状理想的非洲青年,通过中非科技小院项目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,毕业后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带回自己的国家进行农业实践探索,成为中非农业合作的纽带和未来非洲粮食安全的守护者。

  2009年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小组成员,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共同创立了第一个科技小院。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住在村里废弃旧房改造成的小院里,“头顶科技帽,常想心上田”,为当地农民提供“零距离、零时差、零门槛、零费用”的科技服务,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。当年,白寨乡1万亩示范田小麦增产65万公斤,玉米增产110万公斤,农民增收350万元。

  随后,科技小院的模式经历了多次更新和升级,成为了集科学技术创新、人才教育培训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,数百家科技小院在全国各地建立。

  2019年,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在中国农业大学、世界银行、比尔及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、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等组织机构的支持下真正开始启动。项目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为基地,并在当年迎来首批留学生。

  中非科技小院项目负责人之一、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焦小强和记者说,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以在非洲分享的模式,帮助当地农民得到技术、理解技术、应用技术,对非洲农业的绿色转型产生一定影响。为了更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,中非科技小院项目设置了“1+1+1”的教学模式,即第一年在中国学习上课,第二年回到非洲实践中国的经验和模式,第三年再回到中国,进行论文答辩。

  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启动前,焦小强曾多次前往非洲,到访过埃塞俄比亚、乌干达、马拉维、赞比亚等国,许多学生都是他在这些国家亲自挑选来的。项目学生以各国农技推广员为主,他们抱着改变本国农业现状的志向而来,希望能将在中国学到的知识、技术带回非洲,解决本国的温饱问题。

  项目首届学生戴维出生于赞比亚条件较优越的家庭,从本国最好的赞比亚大学毕业后,进入牛肉公司工作,作为经理掌管着一个面积很大的农场,拿着可观的薪水。但他每次通勤路过沿途玉米田时,发现农民用不起化肥,玉米产量低,种植困难。焦小强至今还记得戴维在面试时说过的这句话,“比起继续做我的工作,我更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服务于更多赞比亚农民”。“听到这句话时我就和戴维说,你不用继续说下去了,你被录取了。”焦小强回忆道。

  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到当年的深秋,一批又一批“洋学生”入住曲周,他们在农村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,研讨交流技术的同时,也开展着实验课题。中非人民历来友好,曲周县的农民很欢迎中非科技小院项目的留学生们。

  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,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做要求,而常年生活在曲周的农民英文水平也参差不齐。当问及双方的交流模式时,焦小强回答道:“他们的交流方法很多,最主要的是通过微信的语音翻译。有些时候也会打手势,一番‘连说带比划’之后,大家大多数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。”

  得益于之前的工作经验,戴维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农机和拖拉机。戴维的许多同学也和他一样,都曾扎根农业生产一线,动手操作能力很强。他们在向曲周农民学习“中国经验”的同时,也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和技术丝毫没有保留地分享给当地农民。黑皮肤的非洲留学生和黄皮肤的中国农民共同劳动、深入交流的场景,在曲周的土地上随处可见。

  “在中国的最近一段时间里,我发现中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是包容的,政府、私营企业、研究人员、农民等利益相关者都去参加了,中国的农民都非常努力,大多数人不太依赖政府补贴。”来自马拉维的2022级留学生彭佩罗说,“我还了解到,中国的灌溉农业更先进,有助于最大限度提高作物产量。我也学到了例如优化肥料、收集雨水、建造梯田、在土壤中加入秸秆等用于提升土壤肥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,来提高作物产量。”

  除了学习农业知识,交流技术设备外,留学生也与曲周农民“打成一片”,切实感受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。

  “村里在国庆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经常会举办晚会,这些留学生会和曲周本地人一起载歌载舞,庆祝节日,相处非常融洽。”焦小强说,同时,村民家里面一般都有小孩,留学生平时也会教孩子们英语,也算是帮了村民的大忙了。

  2023年春天,科技小院的几名留学生在农户家里过了一次难忘的春节。“亲戚们从各地赶回家,和我们坐在一起包饺子、贴春联、放烟花、跳舞。”2021级马拉维留学生格温(Agness)和记者说,“中国人太可爱了,我爱中国”。

  如今,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已为马拉维、埃塞俄比亚、坦桑尼亚、莫桑比克、布基纳法索等十余个非洲国家培养了72名农学类研究生。科技小院的模式被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推广到多个国家。

  2022年10月、11月,两家“中非科技小院农业发展与减贫示范村”先后于马拉维希勒玛尼村和彀哇莫村揭牌成立。

  2023年11月,中非科技小院2022级的6名马拉维籍留学生完成了课程理论学习和在中国的实践教育后,在中国农业大学赵小慧、罗文海和焦小强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返回马拉维,开启科技小院在马拉维的落地工作。在FAO、马拉维农业部、马拉维科技大学等的支持下,他们在马拉维利萨萨达齐(Lisasadazi)、图奇拉、穆祖祖(Muzuzu)3个玉米生产典型区分别建立和完善3个科技小院,每个科技小院由2名马拉维籍留学生驻扎。至此,马拉维已揭牌4个科技小院。

  “一些农民告诉我们,他们在农场施用牛粪后发现了蠕虫。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,我们教他们如何用现有资源制作肥料,而不是施用新鲜牛粪。目前我们在科技小院的主要职责是与农民合作,帮助解决农业问题,与农民们进行自由沟通。当地农民也明白,我们驻扎在这里是为帮助他们,非常乐意与我们交流。”布伦达和记者说:“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,我计划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以获得更多知识,并努力进入马拉维农业部工作,帮助支持科技小院在马拉维的建设与发展。”

  2021年、2022年和2023年,FAO连续向全球推广科技小院这种合作模式,称其是在生产一线赋能小农户的典型案例。

  2023年初,世界银行非洲区域合作主任西缅·埃胡伊(Simeon Ehui)致函中国农业大学,对中非科技小院项目首届学生顺利毕业表示祝贺。西缅表示,中非科技小院项目的成功,表明教育合作是非洲地区提升研究人员数量和质量的关键。他希望继续推进世界银行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将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发展成为非洲地区可以复制的模式。

  “非洲国家的农业部门认为科技小院模式符合他们的基本国情,对于科技小院的建设非常支持。科技小院成本不高,但提升产值的效果很好,非洲农户对这个模式也很认可。”谈及科技小院的未来,焦小强充满期待。他说:“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在非洲联合更多的部门,包括FAO、比尔及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、非洲绿色革命联盟以及各国农业部门等,建立非洲科技小院联盟,以联盟的形式推进非洲科技小院的工作,然后再服务于更多非洲小农户。起码要让小农户一年到头的耕作能够养活自己,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,然后再增加一点收入,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。”